Member-only story
為左壓抑樓市,香港政府前幾年出招,邊個本身有樓,而又想買多間,就要畀雙倍印花稅(DSD,稅率劃一15%)。
從此,出現「首置客」買家。所謂「首置客」,並唔係真係講緊佢一生人第一次買樓置業。官方定義係:「簽署買賣合約時未持有香港住宅物業的永久居民」一個人只要買某一個物業果陣,手上無任何以個人名義擁有既物業,就可以括免上述雙倍印花稅。
That’s why,近年本地傳媒經常出現「慈父」、「慈母」畀錢,買樓送畀年輕仔女既故事。
究竟呢班岩岩成年/仲讀緊書/岩岩出黎做野既後生仔女,當中有幾多真係好有迫切獨立生活既需要?當中又有幾多父母真係咁闊卓/咁有愛,願意無私贈送咁貴重既禮物?(要知道,有錢唔一定闊卓,好多有錢人信奉「親生仔不如近身錢」,鍾意拿實D錢到死果刻。)抑或,佢地只係以仔女做「人頭」去買樓收租(早前係將軍澳就有一家人搞到上報上電視,請見另文),慳返十幾巴仙既稅?實在難以分辨。
唔知係咪讀者睇到厭呢?近排,呢類「慈父」、「慈母」故事開始係報紙地產版絕跡。記者轉而報道高齡「首置客」。拿,八九十歲買樓,本身一D都唔奇,城中富豪都退而不休,為自己財富增值。但係,將之包裝為孝女送畀老父既生日禮物,就造作喇。
好似呢個case咁,阿伯本身住緊屯門,阿女同女婿使691萬,送層將軍澳新樓畀佢。
第一,老人家多數都唔鍾意臨老搬離自己住開既社區,你睇下市區重建、鄉效收地,除左R多賠償,居民最想就係原區安置就知。阿伯住緊屯門、新樓係將軍澳:一東一西、一新一舊,要適應全新環境都唔易。你話新樓係畀阿伯用黎收租咩?點解孝女孝女婿唔直接每月畀返等額家用供養?要咁轉折?
第二,阿伯咁大年紀,難聽講都聞到棺材香。孝女孝女婿「送」果層新樓,睇怕未供完已經要自己繼承返。佢地之所以唔落自己名,然後畀阿伯住。極大機會因為佢地本身有物業,但又想買多層樓。見老人家有首置quota唔好晒。大拿拿慳到78萬喎(非首置客:691萬x15%=104萬 vs 首置客:691萬x3.75%=26萬),唔係益政府下?
拿,買樓追求利潤無問題,想交少D稅更係人之常情。唔使下下包裝成慈父慈母、孝子孝女「溫馨故事」咁造作既,而家唔係拍緊晨間劇呀。
(2019–8–20)
傳送門:西米Go短評 #001–100,#101–200,#201–300
傳送門:為香港的老屎忽擔心
傳送門:一家三口燒炭死,街坊只關心樓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