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mber-only story

【能捉緊契機,乃致勝關鍵】

以黎智英旗下〈蘋果日報〉電子版由免費走向收費為例

西米, Go!
4 min readAug 13, 2019

〈蘋果日報〉由免費到收錢之路:

2019年4月10日:開始實行會員制,要登記做會員先可以睇網上版〈蘋果日報〉,做會員免費。

2019年4月16日: 〈蘋果日報〉獨家爆出藝人許志安與黃心穎車廂內攬啜既偷拍片段。

2019年7月1日:兩次「反送中」大遊行都得唔到林鄭回應,有示威者衝入立法會大樓破壞

2019年7月4日:〈蘋果日報〉試水溫,要做「升級會員」,先有得睇網上版報紙,優惠期內盛惠$3,可以睇到9月1號。

2019年7 — 8月:香港發生好多事:元朗白衣人、警方濫權濫捕濫用武力、政府官員全程人肉錄音機、鄉黑警民衝突遍地開花、疑似警察假扮勇武示威者,係人群中捉人同煽動衝突……

2019年8月12日:〈蘋果日報〉宣布,9月2日起網上版月費約$50.4

一樣野免費開,要收人錢好難,尤其係果樣野垂手可得。好似報紙咁,呢個年代人人都係記者,任何人見到有事發生,只要舉起電話拍片,禁幾個制就可以開心share,快又易。新聞由「無價」,走向「廉價」。

今年年頭,〈蘋果日報〉預告網上版報紙將會收錢,當時好多人都唔睇好,話係死路一條。當時我仲擔心,讀者走頭,轉睇免費野,搞到碩果僅存既反政府聲音漸漸消失。睇黎,我太睇小肥佬黎既生意頭腦了。大家睇下上面既「收錢大計時間表」,你就會發覺,佢製造同拿捏機會,係幾咁精準:

第一步,先攻讀者愛八掛既心理。佢憑手頭上一條已婚藝員偷食既獨家短片,吸引市民「免費登記」做會員。報道出街果個下晝,香港人個個爭相登記,就係為左睇片,會員人數迅速爆升!

第二、三步,善用香港人無野多,就係錢多;同埋普遍「和理非」性格。你要佢地上街抗爭/返少一日工難,但想佢地課金表態就好易:「一個月幾十蚊,咪當支持下囉!飲少次Starbuck都係返度啦!」加上「買贖罪券」完全無痛/零後果,岩晒一班平時只掛住搵錢,睇住別人為佢地抗爭/犧牲而深感內疚既離地階層。(早前有人話見到後生仔為買裝備而無錢食飯,即刻就有大班人送上食肆餐券支援,呢個咪係另一個顯例囉。)

Anyway,凡事起頭難,所謂「訂閱文化」,困難在於突破target customer既心理關口。只要佢地肯畀第一次錢,有左付費慣性,以後(自動)續訂就無所謂了。何況咁細數目,就算第時唔滿意想cut,香港人生活繁忙,到期果時多數一係唔記得cut、一係就嫌煩費時cut架啦。

在〈蘋果日報〉電子版免費轉為收費一役,肥佬黎先主動製造契機,然後係關鍵時刻利用顧客一股熱情,timing拿捏得岩岩好。一個字,「勁」!

--

--

西米, Go!
西米, Go!

Written by 西米, Go!

西米,香港土生土長八十後。鐘意寫文多過selfie;鐘意睇字多過睇圖。夢想有一日搵夠水腳,出走到文明之地,是為「西米,Go!」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