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mber-only story

第三回:行之有效既垃圾分類

80後出走德國去讀書系列

西米, Go!
2 min readAug 6, 2018

、係德國,每個家庭都會做垃圾分類,(並非強制性,但人地細細個學校就教環保有幾重要。早係九十年代,德國人出街已經自備購物袋,又會自發做垃圾分類。)唔似得香港咁將所有垃圾都放埋一齊。

德國的垃圾分類有紙張, 塑膠, 廚餘, 玻璃同埋其他。大廈會有唔同顏色的箱去放置垃圾, 紙張係藍色, 塑膠係黃色, 廚餘係啡或者綠色, 其他係黑色。

、另外係德國買膠樽或者玻璃飲品要額外比一種叫Einwegpfand (簡稱Pfand)的按金,目的係想大眾回收膠樽同玻璃。買膠樽或者玻璃飲品個陣要比多0.25歐(膠樽)或者0.08歐(玻璃),飲完之後大眾可以拎番去超市退回按金。

呢樣野係挪威都一樣有,仲擴展到飲品鋁罐。當地超級市場有部自動回收機,你放空樽、空罐入去,佢會自動scan個barcode,然後會印返相應金額既現金卷畀你係超市消費。千祈不要學香港的阿婆,走去踩扁鋁罐,部回收機掃不到barcode是不會退回按金。另外,不要嘗試帶洋垃圾到挪威變現,因barcode不同,回收機是會拒收來自香港的樽和罐。

反觀香港,垃圾分類完全依賴大量低下層在社區進行。在經濟誘因之下,有變賣價值的垃圾(例如紙張、金屬)才會被分揀出來再回收。沒變賣價值的垃圾,(例如膠、玻璃)因市民缺乏環保意識、又沒有政府主動介入,往往沒有人要而倒入堆填區。

我屋企樓下的回收箱,每買一支膠樽飲品就要比0.25歐

#移民 #出走 #德國 #Germany #Einwegpfand #letitgo #WestRiceGoo #西米Goo #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 #80後出走德國去讀書系列

(2017–11–15)

傳送門:西米Go昔日文章

傳送門:80後出走德國去讀書系列

--

--

西米, Go!
西米, Go!

Written by 西米, Go!

西米,香港土生土長八十後。鐘意寫文多過selfie;鐘意睇字多過睇圖。夢想有一日搵夠水腳,出走到文明之地,是為「西米,Go!」

Responses (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