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mber-only story

【我又唔係中國人,點解要買product先開到銀行戶口?】

西米, Go!
3 min readOct 18, 2019

--

中國人基於安全考慮,將身家財產搬離中國都唔係咩新聞。早幾年尖沙咀廣東道,樓下名店大堆中國大媽排長龍買「包包」,樓上保險公司office就有土豪不斷碌卡買「理財產品」(因為佢地既信用卡每次簽帳有上限,所以買大額既保險,佢地要碌完又碌,聽講一個客由朝碌到晚並唔罕見)。同期,香港各區外資銀行分行,亦不時見到操普通話人士,拎住一袋二袋現金要開戶口。(唔好問我點解,我地入十萬八萬港紙都畀銀行職員問長問短,驚死係拉登,但係班土豪一袋二袋人民幣就無事。)精明既前線sell屎,因而流傳一個不明文規矩:中國人黎到,要先買product,後開戶……

話說,近日我朋友去某本地大銀行想開戶口,負責接待既職員三句唔埋就力sell佢地既「儲蓄計劃」。其實,我朋友都預左呢一趟實會畀人sell野,之但係,呢類回報低、年期長、缺乏彈性(簡單講:無野好)既product,佢實在毫無興趣,所以表明買唔落手。我朋友都明白,對方係為搵食、求跑數,所以佢反問對方,有無其他產品介紹返?例如人壽/意外保險、投資基金之類。

可能因為佣金唔夠豐厚,又或者呢類product並唔係公司力捽既數。銀行職員竟然暗示,客戶要幫襯上述「儲蓄計劃」,先證明到佢開戶口目的真係「儲蓄用途」,先可以成功開到儲蓄戶口。

原來,「買product先開到戶口」呢個都市傳說係真架,而家仲要唔係只適用於中國人添。又一次證明香港地既sell屎,真係乜做得出。

我睇返網上論壇,原來呢種風氣唔係咩新野,都開始左幾年,連學生哥、師奶都有中伏。另外,有業界人士指出,開戶口同買產品其實互無影響。客戶如果覺得「儲蓄計劃」唔適合自己,或者根本唔想買,可以係二十一日冷靜期內,向銀行指示終止保單即可。(當然,當初應承買產品之前,要問清楚有無冷靜期啦!)

By the way,呢類「儲蓄計劃」其實係有投資成份既保險。運作係客戶月供幾年(e.g. 5年),若干時間之後(e.g. 10年之後)就可以拎返本金同分紅。你越遲拎分紅越多,但提早拎(e.g. 5年內)就會有高昂手續費。計劃同時都附有人壽/危疾保險,期間客戶出事會有賠償。

呢類「儲蓄計劃」,回報/分紅無保證,當你質疑佢回報太低,Sell屎標準答案就係:「其他金融產品既回報雖然較高,但我地果個包埋保險喎。」當你質疑佢保費太貴,佢就會話:「佢唔止係保險,仲係儲蓄計劃,之後你可連本帶利全數拎得返。」總之,講到公你贏,字你都贏,無得輸咁啦。實情呢……

我只會話「邊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」,真係咁著數,保險經紀/銀行sell屎一家all in左未?

(2019–10–18)

傳送門:西米Go短評 #001–100#101–200#201–300

傳送門:唔撚係呀!「基本法CRE」都要操練?

傳送門:我聽不懂,為什麼你不「梳中雲」?

--

--

西米, Go!
西米, Go!

Written by 西米, Go!

西米,香港土生土長八十後。鐘意寫文多過selfie;鐘意睇字多過睇圖。夢想有一日搵夠水腳,出走到文明之地,是為「西米,Go!」

No responses yet